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法律规范一、菌棒集约型标准化生产(一)菌棒标准:料柱长 42---45cm,湿重。 生产工艺:料斗体积计量配比,自动喷淋加水二级机械拌料,圆盘冲压装袋,大容积框式灭菌(1 万棒/室),帐式三点打穴快速接种法接种。 茬口安排:4 月 20 号前接种后菌垛用单层地膜覆盖静止培育,菌种萌发后吃料 5—10cm 接膜、翻垛、井字码垛、检杂。 4 月 20 号后接种为防链孢霉需采纳双袋法。高温季节帐内可加空调降温接种。(二)工艺流程 各种原辅材料加工与储备——按配方进入菌棒生产流水线(40000 棒/日)-----大容积常压框架可移动式蒸汽灭菌(万棒/室)-----灭菌后的菌棒进入密闭净化系统-----经过三级净化降温冷却至料温 25°c 以下-----用输送系统将菌棒送入超级净化接种工作间(通过高效过滤系统送进无菌风)-----菌棒在操作台上自动 3点打穴人工接种后套外袋传输到外部运输车----运至一般菇棚发菌培育。(三)养菌管理1. 菌棒接种后至岀菇前的阶段称为养菌期。可人为划分成:菌种恢复萌发-----吃料----5 至 10cm(倒垛检杂)----碰圈(开始脱袋透气)----碰圈拐弯(分棚排场最佳时期)----菌丝快速吃料期(生长速度快、料温易升高)----满袋期(微孔透气促进生理成熟)---岀菇或半休眠渡夏。2. 环境条件控制:温度 0——30℃,最高 35 ℃,阴暗、通风,湿度自然。(四)微孔透气、转色管理当菌棒基本长满菌袋,为加速生理成熟,用铁钉在周身刺 60---100微孔,孔深 2cm 左右,注意通风,让菌棒自然转色,以后逐渐进入出菇阶段。(五)出菇管理:造湿---惊菌—脱袋—大水冲—补水—岀菇采收—养菌(20 天左右)—注水催菇– 采收与转朝管理。 转色、排场、脱袋:转色是香菇栽培中的关键和特色步骤之一。转色结果通常有四种状况,即深褐色、红棕色、黄褐色及灰白色。以红棕色最为理想,深褐色和黄褐色其次,灰白色最差分袋内与脱袋后两种形式。 我国栽培香菇一般采纳温室大棚栽培,床架式或平地斜式摆放。将菌袋的塑料膜用锐利小刀轻轻划破并撕下,注意尽量不要损伤菌丝体。二、香菇地栽技术(一)茬口安排:冬前制棒,5 月底开始出菇,进伏天之前出 3 潮菇,十月一之前出菇结束,清棚净化,为下茬进棒养菌做准备。(二)栽培品种:以香菇 18 最好,其他高温种也可 2 品种 。(三)栽培期 :菌棒上部稍有转色即可脱袋地栽。4 月 20 日前生产菌棒,6 月底前栽完,至冬前出完。(四)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