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事迹简单介绍 黄大年事迹简单介绍 2024 年 1 月 8 日,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交叉学科学部学部长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离开了我们,这不幸的消息震惊了吉林大学师生,也震惊了中国的学术界。 几天来,同学、好友向我致电询问病情始末,电话不断。他们难以信任这一悲痛的事实,而我每次在陈述大年已离开了我们,都泪如泉涌。与大年相识、相知近四十载,我们共同为地球探测装备自主研发而奋斗的往事历历在目。夜里,我辗转反侧,大年的音容笑貌一直在眼前出现。 与大年相识在 1978 年,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是在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金属物探专业新生报到的日子,大年来自广西地质队,我来自辽宁乡村。大年分在 3773 班,我分在 3771 班。我们金属物探专业四个班的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在地质宫二楼阅览室上自习,我俩常常共同讨论问题。1982 年毕业留校,大年留在物探系,而我分到了仪器系,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许下心愿,共同努力,进展地球物理方法,研制属于我国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 我们真的有缘。1982 年,我俩又在学校组织的老师英语高级班学习一年英语。之后共同研修物探系硕士讨论生课程。1990、1991年我赴英国留学、沟通回国后,1992 年大年也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同样赴英国求学。送大年出国的时候,大年坚定地对我说,老同学,再会,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大年从未忘记自己对祖国的承诺。从 1992 年到英国访问、学习、工作共计 18 年,大年总是惦念着母校,常常回访沟通,以拓展师生们的国际视野。物探系 77 级留校的同学还有杜晓娟和我,为了便于大年常回来,专门为大年申请了学校的流动编。2024 年,中科院和吉林大学共同组织申报“深部资源探测关键仪器装备与实验”重大项目时,需要紧急召集海归优秀人才组建团队。大年听闻,义不容辞地处理掉剑桥的住房,作为吉林大学第一个国家__人选,和夫人一起,于 2024 年 12 月全职回到了母校,组织全国优势讨论团队,开启了国家__作为首席科学家的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讨论。2024年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会上,大年带领的讨论团队,经过短短 6 年的刻苦攻关,所完成的深地探测仪器装备成果获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 大年忘我的工作,令人难以想象。2024 年以来,大年跨学科组织团队,与探测仪器专家合作研发深地探测和海洋反潜,与机械领域专家合作研发大载重量无人机,与计算机专家合作研发地球物理大数据处理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