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问题情境的运用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下简称中职幼师生)进展方向是幼儿老师,由于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匮乏,存在中职幼师生毕业即上岗、适应期短、缺少应有的培训环节等现状,因此急需在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学生的教育技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夯实理论功底,提高基本教育技能,增强学生入职的适应能力。问题情境策略,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异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育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可见,问题情境策略具有情感冲击力强、内部驱动力强、合作动力强、整合建构力强的特点。 中职幼师生偏重于操作技能的学习,勤于练习,缺少思考,在具体的教学中,通过设置科学适度问题情境组织教学,有助于提高中职幼师生的积极思考能力,提高教育技能。 一、问题情境必须引发互动 根据幼师学生喜爱新奇、好问、好探究的特点,老师要选择能引起学生足够思考又能引起兴趣的问题,质疑问难,引发互动。 1.精心创设环环紧扣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通过激发学生讨论和辩论的方式,夯实理论基础,如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分析“注意力分散的幼儿是什么表现"时,老师在学生回答“没有小动作就是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不断追问“没有小动作就是注意力集中吗?你同意这个推断标准吗?为什么?”这个追问显然与学生原有的经验发生了冲突,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认识,思考之余突然悟到了什么,便转向另一个角度分析幼儿的行为状态.老师的问题强烈地冲击着学生原有认知和思维习惯,在思维碰撞中逐渐建构了新经验.因此,要在一个恰当的当口,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尽可能导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从而有效猎取知识。 2.巧用“猜想",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猜想"能不时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场景充满期待,好奇地投入学习,积极地想象和表达。例如讲幼儿老师的教育理念时,引入下列问题情境:在一所幼儿园,幼儿户外活动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子在舍命地摇晃着一棵脆弱的小树,眼看着有被摇断的危险。老师看见后,马上走过去,蹲下来询问孩子,孩子松开了小树,内疚地走开了.问题是“这位老师说了什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做?”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