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图书馆建设经验沟通材料 我们**镇是运城市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早在五十年代初,我们就在柏王山下建起了图书室。1984 年学习外地经验,与文化站图书室合并成如今的文化中心图书室.图书室现有管理人员 4 个,藏书 36000 册,固定读者 1500 人,年图书流动量 6XX 册次。主要担负着全镇 9 个村民委员会 46 人自然村,10 余个驻镇企业、学校以及驻镇单位图书爱好者的图书借阅任务。作为一个偏山区乡镇图书室,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五十年如一日,利用图书室这个阵地,为本地经济进展服务,为引导农民奔小康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靠的是什么呢?一靠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靠全社会共同支持、帮助;三、靠王玺卿这样兢兢业业的管理人员,可以说,没有王玺卿,我们**图书室就不可能坚持 50 提,更不可能有今日的规模与影响力。1951 年图书室刚成立,王玺卿就参加了图书室管理工作,1994 直到年去世。四十多年来,他与图书室一起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又曲折的道路,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验了所热爱的图书室事业。四、靠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图书管理和图书服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此,近年来,我们坚持对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将他们选送到市图书馆或同级文化机构拜师求教,并定期聘请市馆专业人员前来我室进行讲课、示范、带班,不断促进图书室管理人员业务素养提高,使管理员真正做到业务精、素养硬。五、靠搞好服务发挥图书作用。藏书是为了利用最大即度地发挥图书的教育作用使其更好地为家业科技致富服务,这是创办图书室的根本宗旨.为方便群众和广阔青年的借阅,我们实行了“一送、二借、三设点”的便民服务方式。一送,是定期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或病人送书上门;二借,是图书室定时借阅,节假日照开不误,做到开馆时间常常化;三设点同是根据全镇居住分散、效能不便的特点,以自然村为主设图书服务点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为真正发挥图书作用,我们图书室还办起了各种板报、读书心得专栏,定期向介绍、推举最新的家业科技资料和信息,为群众寻找勤劳致富的良策。同时,我们图书室常常开展有益的图书活动,如知识竞赛、读好书寻妙计等活动。通过读书使群众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学科学、用科学”意识得到增强。通过图书室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地图书的兴趣越来越强,科技致富的招数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县科协仔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进展观,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重点加强农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