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课程的知识体系1。 两大理论:组织论与控制论2. 三大目标:成本、进度与质量3 .两项职能:项目策划与项目控制4 。八项任务: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管理、资源管理、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建设项目信息管理5.五大主体: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供货方与建设项目总承包方二、本课程的考试重点1。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施工项目管理领域的目标控制和施工合同管理是本考试科目的核心知识(参见课本 P1)。2。本课程的授课内容,首先根据每节的重点精简以后加以强调(不再根据课本顺序、不再展开阐述、不再结合课本内容划重点),部分内容再结合具体题目加以分析应用。第一节 施工管理概论一、两个基本原理1。动态控制原理(1)动态控制原理是项目管理(或项目目标控制)的方法论;(2)动态控制的工作程序:第一步,项目目标动态控制的准备工作:项目目标的制定与分解;第二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目标进行的动态跟踪与控制(过程控制):收集、比较、分析、纠偏;第三步,如有必要,进行项目目标的调整。(3)项目目标控制划分为事前控制(主动控制)、事中控制(过程控制或动态控制)、事后控制(被动控制).主动控制的核心工作是事前分析可能导致项目目标偏离的各种影响因素,动态控制或过程控制的核心工作是定期进行项目目标的计划值和实际值的比较.(4)动态控制的四项纠偏措施: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与技术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组织措施。(5)动态控制原理的应用:重点在于目标的制定与分解,以及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在进度控制中的应用:施工进度目标通过编制施工总进度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项目各子系统和各子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等进行逐层分解;对于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具有前后的相对性。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施工成本目标通过投标价的成本项(成本目标)、合同价的成本项(成本目标)、施工成本规划中的成本项(成本目标)、工程款支付中的成本项(成本目标)进行逐层分解; 对于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具有前后的相对性。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施工质量目标通过对组成施工质量的各元素的质量目标做出明确的定义(计划值),在施工过程中收集各元素养量的实际值,通过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发现偏差并实行纠偏措施。 2。组织理论 (1)组织论是项目管理的母学科: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2)组织论主要讨论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组织分工(静态的组织关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