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法污水处理技术经验沟通 资 料 一:人工湿地技术简介 3 人工湿地的概念 3 人工湿地的类型 4 人工湿地的构造 6 二 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机理 8 有机物的去除 8 氮的去除 9 磷的去除 9 悬浮物的去除 10 三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优缺 点 10 一:人工湿地技术简介 人工湿地的概念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人工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种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按不同方式控制有效停留时间并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在物理、化学、生物共同作用下,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来实现水质净化的生物处理技术。 采纳人工湿地技术净化污水始于1953 年德国的 max planck 讨论所,该讨论所的 seidel 博士在讨论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到 20 世纪70 年代末期逐渐进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氮、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适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等主要特点.同时,人工湿地对保护野生动物和提高局部地区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有益处。因此,大力开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我国具有广泛的进展前景。 人工湿地的类型 人工湿地的基本类型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相类似,水面位于湿地基质层以上,其水深一般为-,采纳最多的水流形式为地表径流,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中,污水从进口以一定深度缓慢流过湿地表面,部分污水蒸发或渗入湿地,出水经溢流堰流出。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潜流型人工湿地系统(sfs):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的截留作用净化污水。主要形式为采纳各种填料的芦苇床系统。芦苇床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为土壤,下层是由易使水流通过的介质组成的根系层,如粒径较大的砾石、炉渣或砂层等,在上层土壤层中种植芦苇等耐水植物。潜流式湿地能充分利用了湿地的空间,发挥植物、微生物和基质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在相同面积情况下其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污水基本上在地面下流动,保温效果好,卫生条件也较好。 根据污水在湿地中流动的方向不同可将潜流型湿地系统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复合流人工湿地 3 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尽相同,各有优势. 水平流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