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知识观的视角解析职业教育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以新的理论视角解析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会触发对当代职业教育领域更加深化多元的思考,当代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开发、领导者有必要从更宽阔的理论视角讨论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 社会心理学角色理论 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课程 “对于角色理论的贡献大多来自于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从历史渊源上讲,角色概念借自于古希腊罗马剧场中的戏剧和舞台,角色的本意即指在一场戏中演员所扮演的某个人物的特征。后来,角色以其舞台原意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其概念本身并无变化,它指的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所表现的行为特征以及这种行为所发挥的作用。”① 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学生的角色是学生、徒弟、员工的角色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相互转化的统一体,这种角色在人的能力进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以往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忽视对学生角色转变的讨论,长期的教育经历使学生将自己固定于学生角色并使这一角色意识发生扭曲,“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许多在学校不仔细的学生,工作几年后却对学习重新产生浓厚兴趣。这说明工作者角色在学习者角色意识激发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角色的相互作用理论。事实上,职业教育源自学徒制,学徒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工作者角色与学习者角色的统一,这种教育模式为两种角色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机制,因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徒制中的学徒往往有着更高的学习热情,因为完成好工作任务的强烈意识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者角色意识.而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使得这两种角色产生了分离,当学生完全严格地把自己定位在学习者角色后,假如不是因为对学习本身感兴趣,那他们的学习动机必定是大大下降。"② 学生的角色要实现顺利转变,必须提供必要的场景和舞台,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要突破单一的学校本位开发实施模式,游戏规则应由教育原则主导转向经济原则主导,学校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必须融入课程,因而这样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管理都是高度整合化、社会化的,实施的困难和面临的问题也将非常多。这一切对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社会心理学的角色理论认为,人的角色意识始于游戏。游戏不同于玩耍,是因为不仅人在游戏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要知道参加游戏的其他人的态度,而且所有参加游戏的人构成一种组织,每个人的行为取决于组织中其他人的行为。并且游戏具有一定的规则,参加游戏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