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讨论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3 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4 土地统计:土地统计是以数据、图形为主要形式,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等进行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全过程.5 地籍档案:地籍档案是指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6 土地条件调查:亦称土地质量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7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内容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其中,土地调查是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果并保持其现势性的必要措施。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原来源,而地籍档案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查考和依据.地籍信息系统为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作环境和简捷的工作程序,从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8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基本、最首要的目的是摸清国家土地资源家底,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土地资源家底包括土地的数量、 分布、类型、权属和利用状况等;(2)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土地登记、土地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建立土地档案服务;(3)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目的:(1)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设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内容:(1)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