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内科学考点:马尔堡病毒病马尔堡病毒归类于丝状病毒科,形态学特征相像,为多形性并有诸多奇异的外形,大多呈杆状,由 50~80nm 直径的中心核包含着病毒的基因组。都含单股 RNA 基因组。(二)发病机制马尔堡病毒病产生持续病毒血症,但致病变确实切机制不清。病理学转变包括皮肤、黏膜、软组织、内脏器官和肠出血,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系统、睾丸和卵巢损害最广泛。肝细胞坏死是其显着特征,呈散在性和局灶性;多见小包涵体和康斯曼样小体。肾小球可有纤维蛋白血栓,脑内可有充斥性炎症和间质水肿。马尔堡病毒病的诊断马尔堡病毒病埋伏期 3~9 天,起病急,有寒战,体温迅速上升,伴有严峻头痛、背痛、全身肌肉关节痛苦并感不适。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泻,大便呈水样并可带有黏液和血。发病 3~8 天后,常在躯干部消失红色斑丘疹并迅速波及全身,最终融合成片。3~4 天体温达顶峰,持续 1~2 周渐退。局部病人有另一方面次发热。一般在发病 4~5 天内病人进入危急期,极度嗜睡和精神转变,惊厥最终昏迷。马尔堡病毒病患者约半数有自发性出血,特殊是呼吸道和胃肠道出血,缘由尚不明。据流行病学史,有对应的临床体现,分别到病毒或特异性抗体 IgM 滴度在 1∶8 以上,IgG 滴度在 1264 以上可以确诊埃波拉或马尔堡病毒病。马尔堡病毒病的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减少,血涂片中可见不经典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并伴有获得性 Pelger Huet 细胞核尤其。血小板削减,血沉减少。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淀粉酶可上升。尿素氮上升,蛋白和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用细胞培育和动物接种分别马尔堡病毒。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也有用双抗夹心法检测病毒抗原和 PCR 技术检测病毒核酸,但这些检查必需在 P4 级试验室进展,以防止感染集中。马尔堡病毒病治疗前的留心事项(一)治疗目前重要是对症治疗,减轻病症,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掌握出血。使用恢复期血清和干扰素治疗仿佛有效,但未确定。(二)预后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细菌性肺炎预后极差,病死率 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