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第一段:引子.开篇点题,“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的烂漫。详细描写腊八粥的熬制.主体部分提成几部分?概括段意。第一部分(第 2—8 段) 盼粥第二部分(第 9-12 段) 分粥第三部分(第 13-14 段) 猜粥第四部分(第 15-19 段) 看粥第五部分(第 20—21 段) 吃粥本文的线索?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八儿期望吃粥的整个活动(所见所闻所想),一条线索是腊八粥的熬制过程。二、本文的主题思想?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三、问题1、文中的重要人物是谁? “八儿”2、这个主角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这个主角是一种洁净、纯粹、天真、烂漫的孩子.3、作者是怎样描写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的?文章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4、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分析下列句子的描写措施和人物的心理?⑴“进进出出灶房"“喜得将近发疯”——动作、神态描写,突出八儿的急切.⑵ 八儿“眼睛可急红了”,用“要哭的样子”——神态描写,一种“那”字,富故意味,突出八儿的迫不及待。⑶“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首先摹写粥熬制过程中咕嘟冒泡的情形,首先用粥的“叹气”体现八儿的好奇,得不到满足的失望.⑷“‘噗……’锅内又叹了声气”.-—一一种“噗”字,既是实写熬粥过程中的声音,又仿佛是忍俊不禁的笑声,突出八儿“分粥”的童趣。5、作者怎样通过人物活动,将腊八粥描写得富有生命力?作者通过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粥仿佛具有了人性,人与粥互相映衬。盼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叹气”,既暗含着八儿的失落,也体现出粥熬制初期的情状。分粥:“‘噗……’锅内又叹了声气”,仿佛是忍俊不禁的笑声。猜粥:栗子、赤饭豆、花生仁儿、枣子…这是八儿的想象,由于他对腊八粥的急切渴望。看粥:栗子是“融掉了",赤饭豆是“肿胀",花生仁儿是“脱了它的红外套”,锅巴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既符合预想,也有出人意料.拟人,具有了灵气和生命力。6、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体现人物心理、展现人物形象的?⑴“那我饿了!”——不满,赌气、撒娇。“不可靠",“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⑵“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