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食品检测中心作业指导书 1。目的法律规范实验室菌种的收集、使用、保管程序;确保实验室的安全.2.范围本管理细则适用于实验室菌种的使用和管理。3.职责 3.1 菌种保管员:根据本指导书做好菌种的收集、转种、使用、保存和发放以及销毁工作。3。2 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菌种的使用及管理。4。管理细则本实验室保存的菌种仅包括一部分致病性较弱的三类细菌、一部分无致病能力的普通细菌和常见真菌。不包括病毒、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保存的菌种主要用于各类培育基、检测试剂的性能测试和质量控制。 4。1 在本实验室保管的菌种名 4。1.1 保留工作菌种:大肠杆菌 ATCC25922、鼠伤寒沙门氏菌 50013、福氏志贺氏菌 2a ATCC12024、副溶血性弧菌 202404-1、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表皮葡萄球菌 ATCC12228 溶血性链球菌 23310、铜绿假单胞菌 10211、普通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小肠结肠炎耶森氏菌 ATCC 23715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ATCC19111、 枯草芽胞杆菌 ATCC6633b 、 蜡 状 芽 胞 杆 菌 ATCC11778 、 白 色 念 珠 菌 ATCC10231 、 酿 酒 酵 母ATCC9763、 黑曲霉菌 、展青霉菌 、 黄曲霉菌。4。1.2 常规检测,科研分离得到的有保留价值的三类/四类菌种根据需要可继续保留;假如在食品中分离到二类/一类菌种,及时送上级单位进一步鉴定,并按规定立即销毁。本实验室不保存一类、二类菌种。4.2 菌种的保管4。2。1 实验室菌种保存于专用的菌种室。4.2.2 菌种保管员及科室负责人双人双锁负责保管菌种。4。2.3 使用菌种需提出申请、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后,向菌种保管员领用.4。2。4菌种应按规定的时间定期转种,一般每转种 3 代做一次鉴定,如发现污染或变异应及时处理。4.2。5 保管人员工作变动时应作好交接工作。4。3 菌种的使用和保存 4。3。1 菌种的类别 4.3.1.1 实验室内的标准菌种根据用途不同,分为储存菌种、传代用菌种和工作用菌种。①储存菌种:以冷冻干燥保藏为主,用于菌种的长期保存,一般是从菌种保藏中心或专业实验室购买得到的标准菌株,用符号 S 表示。一般可保存 5 年。②传代用菌种:采纳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用于菌种的传代,用符号 G 表示.甘油冷冻管保藏法一般可保存 2 年;③ 工作菌种:保存于半固体内或琼脂斜面培育基中,作为工作用菌种,用符号W 表示。一般可保存 1~2 个月.4。3。1。2 实验室从样品中分离得到的菌株用符号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