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讨论成 果 报 告【成 果 重 点 解 决 的 核 心 问 题】教育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课题讨论紧紧围绕下大街小学“养习惯、推课改、提质量、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开展工作,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优化影响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老师因素—以老师进展促进质量的提高;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以习惯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2、创新课程管理制度,构建课程管理的方法体系,以管理的高效寻求质量的提升。3、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寻求教学质量监测的方法体系,全面提升教和学的水平. 【主 要 成 果】一、认识成果1。树立了全面的、可持续提高的教育质量观。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全面质量观。所谓全面质量观,有人才培育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新课程下的质量观是科学的进展的质量观,只有确立了与之相应的质量观,才能有相匹配的行为实践;新课程的质量观是素养教育的质量观,是面对每一个学生的,也是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且有个性进展和终身进展奠基的;我们要把握教育质量的实质——不仅仅指学生的成绩质量,还包括学生的进展和老师进展的过程质量。过程质量不同,结果不可同日而语!过程的差距,带来的是生命的差距!因而,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以老师、学生的进展为本。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学校要以质量求生存、图进展,全校老师达成“质量立校”共识,做到“人人关怀办学质量,人人为提高质量尽力”。2.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从管理的角度看,教学质量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的结构。教学质量是一个不断进展,逐步形成的系统;也是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因而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坚持“以人为本”,管理创新,逐步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层级化和人格化,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3.老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把老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永远不变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提高老师的素养来提高教学质量。4.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因而要大胆推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向课堂要质量,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可持续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办出学校的特色和品牌。5.从质量监控走向质量自觉.教学质量的监控是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过程。假如仅靠领导的监督,就会有许多监管不到的地方,而且花了大力气,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因而从质量监控走向质量自觉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