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谈山东德州陵县宋家镇麻坊小学唐月勇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大难题,提起作文学生犯愁,老师也犯愁。学生犯愁如何去写,老师犯愁愁如何去指导,作文教学常常会令很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疼,觉得很茫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沟通。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觉得作文难写,没得写.“作文难”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通病。每当语文老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作为从教十多年的语文老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提高写作兴趣呢? 一、在生活中培育学生的观察力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生活的反映。我们不能把作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让学生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内容就充实,情感就真切,而且较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一次,天就要下雨啦,我就领着学生带着雨伞走上街头,观察雨来前天气的变化情况和街上人们面对雨将要来临的情景.不一会雨下了起来,再让学生观察这时街上的景象,雨大时,天气的变化及街上的情景。这样一幅雨景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回去以后我就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一切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无什么可写了。2、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写作有关春天的特征的文章时,有的老师局限于在教室里仔细指导,详细引导;而有的老师却把学生带到校园或公园里,农村老师干脆带到附件的田野里,让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观察,学生有的采树叶,有的捉蝌蚪,有的摘野花,有的就在春风中做游戏,放风筝……虽然浪费了一节课,回教室后,学生犹如妙笔生花,有写《找春天》的;有写《花瓣上的春色》的;也有写《草地上的春天》的……一篇篇文章千姿百态,从各个方面描绘出了春色的怡人,读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而在教室里指导的文章,却始终逃不出老师的指导痕迹,虽然也华藻用尽,却是感觉在读优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