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方案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有效推动素养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省市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精神、结合教研室工作构想和教学质量实际,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定》为指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科学进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实施素养教育。根据“面对全体,和谐共进;提高水平,提升品质"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加强教学的管理与讨论,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进展、和谐共进;促进老师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全面进展、和谐共进;促进学校的教学、教育、管理全面进展、和谐共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老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学生品质、老师品质和学校品质,培植新农村教育可持续进展后劲。二、评价目的1、明确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验的基本理念,明晰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促使学校端正教育思想,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扎实地推动素养教育。2、了解学校教学、教育与管理现状,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动态增值程度,为教学、教育、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评价老师提供依据.3、通过评价结果和获得的信息,调动学校和师生的积极性,并使学校、老师对教学情况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策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逐步形成符合大南邢教学进展实际、利于推动素养教育、适应社会进展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初步构建大南邢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三、评价原则1、导向性原则。根据教育目标、教学任务设置评价指标。着眼于良好习惯养成,注重学生素养的多元开发,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成长。2、增值性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遵循“从起点看进展”这一宗旨,以教学质量的纵向增值程度,评价每一科教学质量的高低,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3、综合性原则.教育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综合系统,评价教育教学效果要与其过程评价相结合,使评价结果真实反映由教育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变化。4、客观性原则。确定评价标准要从实际出发,评价结果尽可能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减少主观性,力求公平公正,便于操作。5、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尽可能涵盖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对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常规管理、教学改革与教学科研、学生特长培育、特色工作等内容进行评价.四、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