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合肥五大规划方案 方案 1 新合肥构建“1331"新格局 设计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讨论院联合体 规划方案认为,新机遇、新起点和新使命使得未来新合肥的进展令人充满期待。并提出远景规划形成合芜马铜中心城市群,根本上改变安徽区域联系离散的格局,从而令合肥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长三角。合肥应在长三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自己从“中部增长极"变身“长三角第四极”,实现从一个新兴的工业经济强市迈向长三角继沪杭宁之后的又一中心城市。 合肥作为长三角门户型交通枢纽城市、水绿交融的历史名城和唯一拥有大湖的省会都市,该方案对合肥的建议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三角第四极和生态宜居的大湖名城。该方案还提议合肥城市规划应从“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进展,实现“城湖联动,多元进展”。同时还提出了“两城映十镇”的合肥旅游新格局。“1331”市域空间战略 方案提出“城湖联动,多元进展”战略,意在强化城市与巢湖的共生联动进展,完善和提升都市区空间功能结构,实现由“141”都市区空间战略提升到“1331"市域空间战略。其中,首个“1"是指优化提升中心城区,“3”是指创新进展巢湖、庐江和长丰三个城区,另一个“3"指打造空港新城、庐南循环重化基地和巢北产业新城三大产业增长点,最后的“1”指建设环湖一体新型城乡空间。 打造“南淝河通风廊道” 基于巢湖保护流域化、生态化和城市功能多元化、品质化的理念,方案将以合肥城区大量增加内城和滨水公共绿地,形成以“三环九廊"为骨架的湿地绿带网络,强化服务职能和优化产业布局.传承和发扬环城公园的精彩,打造“园城一体、城水交融"的生态宜居都市。 依托湿地绿带网络,以“老城中心、新城 CBD”双心引领,串联拓展和优化提升商务办公、休闲游憩、科技研发、创意产业、文化展示、高端会展等多种复合功能空间,形成服务职能密集的南北两扇. 方案着重提出保护“南淝河通风廊道”,建议在南淝河和十五里河绿廊及其两侧,布局CBD 商务中心,公园总部基地,钢铁厂遗址创意文化区,滨湖 CRD,南淝河文化、科研、服务外包产业区,大学及科技研发区,徽派文化展示园,科学岛,低碳生态住区等重要功能空间,建设成为合肥最具生态美景和人文魅力的“名片空间”. 重组产业空间形成都市区东西两翼产业新城。东翼以职教城为依托,壮大新站、整合双凤,突出承接产业转移;西翼则以大学城为纽带,组合高新区与经开区,突出自主创新。“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