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态度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众所周知,医疗服务态度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医疗服务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和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本文就服务态度与医疗质量的关系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从医学摸式的转变谈服务态度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进展,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进展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由于对人体的分析日渐深化,开始把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认识,而且需要从群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及其相互联系上观察问题,提出了从生物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结合上认识疾病和健康。因此,当人体一旦患病之后医生除了从病变的局部(病原体、病变部位、临床症状等)来考虑致病因素及治疗手段外,更主要的还应从整体角度(局部病变与整体关系、整体与环境精神因素关系等)来寻求疾病的起因,寻求由于环境的良性或恶性刺激所引起的精神因素与环境因素的进展关系。巴甫洛夫早就指出:”人类的疾病具有生物学和社会学的两面性”。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展,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逐步渗入医学领域,成为医学科学的边缘学科,巴甫洛夫这一理论进一步得到加深和进展。首先从疾病的发生过程来看,特别是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和现象,如心血管病、癌肿、公害病及事故与自杀、吸毒与酗酒、心因性疾病等均与心理、社会有密切关系.其次从疾病的进展来看,很多疾病的预后都取决于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周围环境。生物学家实验发现情绪和心理状态能影响神经内分泌腺、性腺和机体其他功能活动,如恐俱,悲伤时胃粘膜变白,使胃酶分泌停止,引起消化不良;而焦虑、生气、怨恨胃粘膜充血,使胃酶分泌增加导致胃溃疡。情绪心理状态也能影响免疫功能.情绪心理状态还能影响药物代谢,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时肝微粒体中的药酶被诱导活性增加,使多种药物代谢灭活加快,使药物作用时间缩短,而往往可使一般情况下治疗有效的药物表现为无效。为此要取得最佳疗效,医务人员不仅要注意掌握好病人生理上的变化化,还必须掌握其心理和社会因素上的变化,两者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否则要取得最佳疗效是不可能的.由此不难看出医疗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服务态度的改善。二、从医院的任务和工作特点谈服务态度与医疗质量的关系 医院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以医学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社会窗口.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正在受病魔折磨的病人,所以病人要求治好病和医院如何满足病人的需求是医院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