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管理指标内涵解释一、成灾率 指林业有害生物实际成灾面积占现有林和未成林面积的千分比。成灾率(‰)=全年实际成灾面积÷(现有林面积+未成林面积)×1000‰(一)实际成灾面积:指本年度内达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界定标准的面积之和(不重复计算)。(二)现有林面积:指林业资源部门统计的上一年度实际成林面积。(三)林分受害情况调查时间:寄主植物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四)统计要求:成灾面积以亩为统计单位;年终报表时实际成灾面积不重复计算。(五)成灾界定标准:1、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未发生区新发现或已发生区的新造林地发生检疫性有害生物为成灾;在已发生区检疫性有害生物造成寄主植物死亡为成灾,未造成寄主植物死亡的按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相应指标降低 5 个(其中死亡率降低 1 个)百分点界定成灾标准(达到检疫性有害生物成灾标准的整个小班面积均计入成灾面积)。2、非检疫性有害生物(1)叶部病虫害 失叶率 60%以上,或感病指数 50 以上,或死亡率 3%以上;(2)蛀干害虫 受害株率 30%以上,或树木死亡率 3%以上.其中:小蠹虫类、萧氏松茎象:受害株率 60%以上,或死亡率6%以上;(3)种实病虫害 种实受害率 20%以上;(4)鼠、兔害 未成林造林地寄主死亡率 15%以上,或成林死亡率 3%以上,或成林受害株率 30%以上;(5)有害植物 有害植物盖度 60%以上,或树木死亡率 3%以上;(6)上述以外的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为:受害植株死亡率 6%以上;(7)发生在经济林或行道树、景观林的林业有害生物,分别相应降低一定数值:失叶率、感病指数、受害株率、种实受害率、盖度降低 10 个百分点;死亡率降低 1 个百分点(未成林造林地鼠、兔害寄主死亡率降低 5 个百分点)。例如叶部病虫害发生在行道树或景观林中,成灾标准为:失叶率 50%以上,或感病指数 40%以上,或死亡率 2%以上。二、无公害防治率 指无公害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百分比.无公害防治率(%)=无公害防治面积÷总防治面积×100%(一)无公害防治:指对人、畜、禽、鱼及其它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境危害较轻的防治措施。包括:1、生物措施(病原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益鸟益兽等)。2、物理措施(灯诱、地箭、灭鼠雷等)。3、人工措施(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虫源木清理等).4、仿生制剂防治(灭幼脲类等)。5、部分化学防治(以非国家明令禁用农药为主剂的毒绳、毒环、毒签、树干注药、局部熏蒸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