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背景链接党的十八大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构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更深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漂亮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紧建立生态文明制度;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赔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这是实际上就是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生态管理的视角创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建设漂亮中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查看详细】深度解析[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增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加紧低碳发展的坚实保障,是处理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规定。同步,加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由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形式十分复杂,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同步,导致这些问题的来源也十分复杂。[优势]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有效机制的机遇期是好的,首先,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不停提高;另首先,生态资源破坏和恶化所形成的外部约束力形成了较强的“倒逼”机制。并且,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形成共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长期努力,推进包括生态文明体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人与自然友好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定就会实现。[问题]客观上讲,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方式粗放,经济构造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企业占很大比重,不可避免会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但不可否认,目前的环境问题有不少是人为导致的,其中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第一,有关领域制度不健全。这些年来,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就多达 120 余部,环境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有些领域仍然存在制度空白、无法可依的状况,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法等至今未出台;有些领域虽然有制度,但明显滞后于环境保护实践,如 1987年颁布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修订后,已经没有改动过,对细颗粒物(PM2.5)防治、联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