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 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积极能动性的前提。客观规律是人有目的性的活动的基础,对客观规律认识的越精确越深刻就能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2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规律是客观的,但认识规律的过程却不是现成的,人们要通过自觉的活动才能认识和运用规律。2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 1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就是指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主体的选择性是指主体在也许性空间中选择的自主性,即主观能动性。 2 主体的选择性并不否认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由于主体不能选择也许性空间 3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也不取消主体选择性,由于主体能在也许性空间中选择 4 主体选择性是社会发展决定性的实现方式,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自然历史过程和自觉发明过程的统一。3 意识的能动性 目的性 发明性 对象性 调控性(生理心理活动行为)4 实践的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感性物质活动)自觉能动性(理性思维指导)社会历史性(客观条件制约)5 人与自然的关系 1 人与自然的分化统一人类社会与自然都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两种形态。自然界是指未被纳入人的活动范围内的客观世界,其运动变化时自发的。人类社会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有机系统。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 2 人与自然的关系 a 自然通过实践变成人类的“无机身体”,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发明了人类社会,社会发展反过来影响制约和不停变化自然界。 b 自然对人类进行报复 c 人类同自然的和解 恩格斯提出了这个观点,马克思也认为应当合理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互换,由于实践的规律与物质世界的规律是一致的,违反自然规律必然导致自然的报复,符合自然规律的社会实践导致同自然的和解 d 科学的实践观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科学的实践观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的重要特征。6 增进人与自然的友好 A 对的认识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B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C 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