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进展和国有企业的改制,县、乡(镇)国营企业几乎为零,取而代之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基层政府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推动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动力.依笔者所在的通城县来论,全县总面积 1140.7 平方公里, 人口 47。7 万,辖10 镇 2 乡,是鄂南最边远的山区小县。据统计,2024 年底全县民营企业总数已达 179 家,占全县企业总数的 99%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37 家,全县民营企业制造工业总产值 229291 万元,占 GDP 比重的 73%,上缴税收 12503 万元,对县域经济进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民营企业在其所处行业中规模小、没有影响力、尚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又具有老板经济,股份制属性,所以,在管理体制上不像国有大、中型企业那样有一套完整的政策、措施及程序,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现阶段如何搞好县乡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一、内部控制法律规范问题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实行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法律规范”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法律规范.包括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要素。我们只能根据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和经营治理的需要,避繁就简、避虚务实,从经济性、有用性出发,注重实际运作控制,充分运用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制定出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办法.重点从授权批准、岗位、会计系统和财产保全等几方面进行控制.二、小型民营企业的特点及对内部控制的影响问题 这里的民营企业,泛指县、乡(镇)尚处于起步或成长阶段的股份制企业或由老板自己管理的私人企业。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老板对企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种民营企业的领导核心一般是创业者,即董事长或老板。董事长或老板的动机与素养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的进展方向、目标和实施能力,董事长或老板的领导风格往往决定了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和员工的行为风格.这样的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也是所有者,经营者只对自己负责,一切由自己说了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