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交响乐的认识交响乐最初起源于欧洲,在古罗马时期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在最初观看交响乐的演奏时就觉得所谓交响乐就是很多管弦乐器共同演奏而成的乐曲。交响乐每次演奏的规模都比一般的音乐演奏大得多。这也是交响乐最引人注目的一大特征。在最初交响乐兴起的时候只在宫廷演奏,由于需要的人力物力比较大,因此在刚开始只有宫廷皇室可以再短时间内聚集很多有名的演奏人员,同时作为一种原动力也促进了交响乐的进展。直到 18世纪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进展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平民化和社会化.著名的交响乐作曲家有被称作“交响乐之父”的海顿,还有乐圣贝多芬、音乐天才莫扎特和音乐之父巴赫。他们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努力创作,同时他们也不断地制造着古典音乐界的传奇。交响乐在创作上不仅十分的讲究和谐,而且在每个章节的安排上也达到了首尾呼应相互契合的效果。交响乐一般分为四个乐章拥有固定的形式,但是有时候也不固定.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就有五个乐章。交响乐的演奏一般由一个大的乐团来展示。而乐团的组合也是很讲究的.在乐队里面又分为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小号、长号、大号、长笛、双簧管、钢琴、定音鼓等。在这些乐器的完美的不同音色的配合下,一场精彩飞扬的交响乐才可以最终震撼观众的感官系统,达到完美的呈现.而且不同的乐器在音乐的表达上也具有不同的效果。小提琴的音域比较广泛,所以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他乐器主要演奏独奏部分和附和部分.在莫扎特的 g 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中,第一章奏鸣曲的开头主要是由大提琴和小提琴的配合演奏.由于小提琴可以演奏比较欢快的旋律,大提琴可以用它浑厚的低音区到达深沉的效果。所以在紧张急促的旋律中更能表达当时作曲家的所要表达的焦躁的情绪。而且中间大提琴的舒缓演奏,也可以表现出试图去平静心情旦最后又突然的提高音律,以此来突出想静未静的效果。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在一开始先是大提琴浑厚的震撼人心的旋律,之后是小提琴的轻缓的音律,在轻重旋律之间让听众的神经紧绷,并且急促和舒缓相辅相成把激荡的热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除了大小中提琴之外,乐队中还有很多的乐器,比如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在完整的乐曲中还有很多打击乐器的展示,在和小提琴的配合之下除了达到震撼的效果之外,更使得那种不安的情愫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且更加富有动感和节奏感.莫扎特在 g 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这首曲子里加入很多打击乐器,比如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