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目前急救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对策摘要今年 9 月 12 日是“世界急救日”。公共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对于猝死、溺水等意外事故,在专业急救力量到达前,社会急救和公众自救、互救等及时有效的救援,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然而,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缺乏,急救技能严重不足,建立健全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尽快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已刻不容缓。关键词:公众;急救知识;医疗急救体系;普及。正文前言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进展水平的标志。时间就是生命!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时间”是意外发生后的前 4 分钟!当心肌梗塞、溺水、触电等各种意外发生时,根据目前城市交通情况,120很难在 10 分钟内赶到,因此,作为“第一目击者”的公众,在第一时间进行施救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突发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和“在场者",大多是普通群众,没有急救知识,往往只能干着急,有时甚至会好心办坏事。可见,普及应急抢救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迫切需要。主题据今年 3 月 21 日一则新闻报道,中国游客在美国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游玩时,遇到一个美国游客突发心跳骤停,有意思的是竟然是一位中国游客对其立即实施抢救,一个人坚持胸外按压约 10 多分钟,等到除颤仪到位后成功将其复苏!而我国全国每年因心脏性猝死人数达 54 万人,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不足 1%,而国外成功率达 30%以上。这无疑是对我国急救知识普情况幽默地讽刺.1、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假如在心跳停止 4 min 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假如在心跳停止后 8 min 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 10%,假如在心跳停止后 10 min 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 1%。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抢救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 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大多数人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