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综述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综述_第1页
1/1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综述_第2页
2/1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综述_第3页
3/12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讨论综述谢嘉元(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摘要:通过比较系统考察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产生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一种制度分析“典范”,在美国政治学界中占主导地位,但在我国政治学界的讨论和运用才刚刚起步背景及特征、国外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者的主要观点、理论进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内学者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讨论、理论的进展现状,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对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特点;主要观点自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于 1984 年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杂志上发表“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一文,“新制度主义”一词在政治科学中的出现频率便越来越高。根据被接受最广的霍尔和泰勒的观点,新制度主义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流派: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所有这三种流派都是针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的行为主义讨论方法而进展起来的,并试图重新阐释制度在决定社会和政治产出中所发挥的作用。尽管这三种流派出现的时间起点相近,并且都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彼此的进展也呈现了相对的独立性。一、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的背景 理性选择从方法论层面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追溯到霍布斯和休谟。但是,作为现代理性选择理论则产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理性选择理论诞生之初,仅是政治科学学科中的一个很小的分支,没有受到太大的关注.经过几十年的讨论和进展,现在的理性选择理论较之过去更加成熟.当理性选择理论运用严格的预设假定前提来讨论美国国会的投票行为时,发现一个重大的矛盾,即假如传统理性选择的模型正确的话,美国国会的立法就很难保持稳定的多数.因为立法者们众多的偏好顺序和问题本身的多维特征都将会导致这样一种现象,即新的多数往往会倾向于推翻任何已经通过的议案,从而使得从一个议案到另一个议案都会出现阿罗循环的现象。然而事实表明,美国国会投票结果保持了相当大的稳定性。正是在解答这一令传统理性选择理论者感到迷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性选择开始对制度进行讨论。国会的制度降低了事务处理的交易成本,使得在议员之间能够达成交易,从而使得法案的稳定通过成为可能。此时,理性选择理论也被称为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性选择范式目前在美国政治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现代政治学家们一般都把“理性选择理论"视为公共选择理论、社会选择理论、博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研究综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