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两篇受众研究报告的特点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篇受众研究报告《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社会接触和国家印象:以刻板印象为研究视角》与《农民媒介接触情况调查》的特点。这两篇报告论文所采用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等都值得进行探讨,从而多方面论证了受众研究的重要性和其发展得到不断的完善。关键词:《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社会接触和国家印象:以刻板印象为研究视角》,《农民媒介接触情况调查》,受众研究,分析“全球化”无疑是媒介技术飞跃发展的产物,在全球化时代,多种大众媒介技术的融汇产生了全球性的信息共享平台,媒介技术以信息同步传输的方式极大地压缩了社会水平流动的物理空间,加速发展的技术手段会消除村庄和城市的独立性。空间距离的消除使社会流动的一系列困难被逐步解决,人们在充分享受大众媒介带给他们“无限风光”的同时,也很快陷入到这种快速流动所带来的种种“撕裂”的痛苦与迷茫中。公路把城市引向乡村,媒介将“异域”置于眼前。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受众的主角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关注点,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其实质就是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显,在这些理论中传者是居于中心地位的。改革开放以来,大众媒介迅速普及,大众传播的多中心性和迅捷性加速了社会流动的速度,由此造成一定程度的文化震荡和整合。随着研究的发展,传播学者们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一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通过不同的两篇调查报告的对比分析,找出其调查报告所采用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差异和相同之处,进而论证受众研究的发展性。1.研究设计的相同和差异调查报告的研究设计既是为了实现目标方案的集合,对设计的前期策略进行缜密的判断,并提出可实现的报告,又可以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通过具有创意性的设计思路,充分为当前设计的决策做好准备。在《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社会接触和国家印象:以刻板印象为研究视角》中,分析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精确新闻报道课题组《上海市大学生的共和国印象和记忆》调查数据,以上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的国家印象为研究主题,首次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国家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考察。而在《农民媒介接触情况调查》中,通过在山西省晋中、运城、吕梁地区部分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农民媒介接触状况进行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