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及与经营绩效关 系的实证研究——以 食品行业 为例 1.文献综述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传统的企业角色认知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应当是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员工健康等事件频繁发生,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受到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1]。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企业在追求经营绩效的同时,已经不能将环保污染、产品品质、劳动安全等问题置之度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日益壮大,上市公司不仅需要保证自身经济效益、保护股东利益,还要做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转变企业运作模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营绩效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依据,获得较好的经营绩效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保护社会环境,这些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绩效二者的关系,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给我国食品行业上市公司一个较为直观的分析: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能否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2 国外文献 2.1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思想起源于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的思想中商业发展的初期“看不见的手”主导了整个经济理论体系,所有的企业尽到社会责任仅限于要高效率的利用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意愿。这个时候企业所需要的社会责任只与市场上的经营表现有关,尽管这只是片面的一种考虑,在当时粗放式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也是难能可贵的[2]。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认为公司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商品,道德因素也是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谢尔顿(1924)提出,企业应该在经营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并同时关注社会利益[3]。尊称“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伯文(Howard R. Bowen)(1953)首次把企业社会责任正式作为一个专业名词,他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就是商人根据社会期望的目标和价值观去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义务。之后,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进一步被扩展,逐渐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