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的护理新进展摘 要:恶性肿瘤在全世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人们对恶性肿瘤的治疗越来越引起关注。通过静脉输注化疗药简称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主要的并发症有化疗药静脉渗漏。据国外文献 111 报道,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为0.1%〜6.0%,儿童可达 11.0%。因此,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外渗致组织损伤是十分必要的。新化疗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了肿瘤疗效的同时,人们更加重视对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以维护病人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医务人员就此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静脉渗漏发生原因、发生机制、临床分期、预防及护理做如下综述。关键词: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护理;新进展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逐年增加,近 10 年来增加更为明显,且于就诊时晚期患者仍占多数。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其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可以防止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治愈率而且对晚期肿瘤有控制和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大多数化疗药物是通过静脉滴注或推注进入体内,如果使用不当,可使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引起红肿、疼痛,甚至组织坏死和溃疡。特别是多疗程化疗者,静脉损伤严重,穿刺困难,更易发生外渗,现将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的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一、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原因(一)化疗药物的分类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将化疗药物分为三类,发疱性药物: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阿霉素、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长春瑞滨等;刺激性药物:可引起轻度疼痛、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VP-16 等;非发疱性药物:如 5-Fu、顺铂、环磷酰胺、阿糖胞苷等。[1](二)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轻度表现为局部疼痛,亦可仅引起静脉炎;稍重者可,引起局部皮肤红种、疼痛和炎症、肿胀可致张力增加而引起水泡形成;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和溃瘍,较长时间不愈合,有时需手术治疗。治疗不当可引起纤维挛缩,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痛苦。[2](三)化疗药物组织损伤的机制直接破坏组织细胞,导致组织细胞坏死,坏死的细胞释放药物后进一步引起周围组织细胞的坏死及形成慢性损伤的过程;插入中干扰模板作用;抑制微小管装配,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中期。由于存在个体对药物反应的差异,对组织损伤有所不同。(四)药物外渗的原因药物外渗的原因较多,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有些患者,由于血管脆性增大,可导致血流减慢,使局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