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拟选论文题目: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北京大兴区礼贤镇为例 研 究 生 姓 名 张芳华 学 号 22017010090 导师姓名、职称 王德起教授 院 系 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 业 公共管理 研 究 方 向 入 学 时 间 2017 年 9 月 一、立论依据(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一、研究背景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之一,社会保障应该形成能够有效应对和防范社会风险的合理科学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成员会因为社会资源的分配结构不合理、市场经济的潜在风险、家族“遗传资源”的差异和个人能力的各异等因素的存在,而遇到无可避免生存发展风险。因此,需要社会设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来保障社会上的每个成员能够达到基本的生活水准,进而能够有效应对社会上的各种风险。从制度层面来讲,社会保障是一种前置保障制度的安排和设置。其能够对处于不利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帮助,同时能够以制度形式来促进社会成员解决生存及发展困难的能力的增强。因此,社会保障在巩固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不可轻视的重大意义。当前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我国国情,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城乡二元体制的特点。城镇社会保障全面且完善,不仅设立了包括养老、医疗和最低保障等各类社会保险的福利性的社会保障项目,同时在住房保障项目上设立了经济适用房和公积金制度,还包括一些其他的保障项目。但是相比城镇,我国大多数农村只设立了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和的最低的生活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险方面,虽然少数农村地区试行了养老保险制度化,但是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其他各类的社会保障制度却并未在农村实行。在筹资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之间的差异。城镇职工在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和养老保险的缴纳方面其个人只承担其中的一小部分,所在企业和政府承担较多部分,相比之下,农村这部分缴费则大多由村民自己承担。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各种土地流转等政策的实行,大多数农民的人均耕种面积不足 0.3 亩,这些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由于近年来,土地流转是造成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本文主要从土地流转角度出发,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农耕时代以来,土地就在农村家庭的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是农村家庭的基本的生产要素,而且农民由于常年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