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期末考试试卷一、填空题.(20 分)1、茶树是一种 的木本,常绿植物。2、茶之为饮,发乎 ;闻于 ,兴于 ,盛于 , 遍及全中华.3、中国的茶区分为 、 、 、 。中国茶区分布广泛,南起海南榆林,北抵山东荣成,西至西藏米林,东至台湾花莲县.4、宋代饮茶,多采纳盅和盞.制作工艺比唐朝更加的精彩纷呈,在宋代,烧瓷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全国形成了 、 、 、 、 五大名窑。5、茶树的繁殖一般采纳 繁殖。优点是苗木能保持母株的 ,苗木的形状比较一致,有利于茶园管理; 。6、茶树的地上部分,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因分枝差异,植株分为 、 和 三种。7、南宋审安老人是一位非常风趣的茶人,他在《 》中用白描的画法描绘了备茶和饮茶用的 12 种茶具,取名“十二先生",并冠以名号.二、选择题。(40 分)1、 陆羽《茶经》指出:其水,用山水上,( )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A、河水 B、溪水 C、泉水 D、江水2、世界上第一部( )的作者是陆羽。 A、茶书 B、经书 C、史书 D、道书3、碧螺春是属于( ) A、绿茶 B、红茶 C、黄茶 D、青茶4、原始社会茶具的特点是( )。 A、一器多用 B、石制茶具 C、铁制茶具 D、陶制茶具5、龙井茶冲泡中( )的作用是预防烫伤茶芽. A、烫杯 B、温润泡 C、凉汤 D、浸润6、黑茶的制造工艺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其中是黑茶制造的特有工序,也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A.杀青 B。揉捻 C.渥堆 D.干燥7、茶具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 A、王褒《僮约》 B、陆羽《茶经》 C、王褒《茶经》 D、陆羽《僮约》8、 ( )又称“三才碗”,蕴含“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 A、兔毫盏 B、玉书煨 C、盖碗 D、茶荷9、基本茶类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类及( )的黑茶类等,共六大茶类. A、重发酵 B、后发酵 C、轻发酵 D、全发酵10、《吃茶养生记》是哪个国家的茶文化著作?( ) A.印度 B.巴基斯坦 C.日本 D.中国三、简答题.(40 分)1、茶树的原产地,近代学者有一些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是在印度,有人认为是在包括缅甸、泰国、越南、印度、中国西南的整个地带。但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多数学者已经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其依据是:2、茶文化的社会功能。茶文化与一般的饮食有很大的区别,他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