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原动力,其发展水平影响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我国经济在“三期叠加”的下行压力下仍旧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速,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潜在风险的不断增多以及消费者行为特点的巨大改变,制造业传统的、单一的发展模式于组织结构必须得以转变。本文立足于对国际经验的学习,包括“再工业化”战略(美国) 、“工业 4.0”计划(德国)等实践经验与全球价值链理论、服务创新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机制设计理论等理论研究,结合中国制造企业经营现状,并以四川汽车制造厂转型升级为例,深入探究了制约我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如增值服务弱化、资源优势可替代性增高、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为相关组织的决策提供有用的建议。2、 本人对课题任务书提出的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任务要求1)对发达国家工业转型现状进行探究;2)查阅相关研究理论并进行筛选和总结,部分资料生成电子格式;3)对四川汽车制造厂转型升级状况进行案例分析;4)按照“重庆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基本格式”,认真完成毕业课题研究说明。可行性分析:本人对相关课程掌握牢固,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自助全面的完成线管理论的学习和筛选;同时具备一定的 MS office 使用能力,可以将电子文案及数据以合理排版与分析。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很好地完成此次课题研究,为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提出自己的意见,尽微薄之力。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本课题涉及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1)成本优势减弱,耗能高劳动力成本低、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等一直是我国制造业占据产业链一席之地的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增长、政策对环境和资源的约束力加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资源的可替代性逐渐加强,制造业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且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效益大幅下跌,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2)软实力不强,附加值低我国制造业多以贴品牌的模式进行运行,“中国制造”随处可见,但技术长新能力的薄弱使得我国制造业始终难以占据“微笑曲线”的高处,企业文化的建设重视度不够也使得品牌效应无法得到有效地发挥,产品附加值始终无法大幅上升。3)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失随着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战略的战略伙伴地位越发凸显,在公司发展战略中不再仅仅处于附属地位以迎合生产战略或营销战略等与利润直接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