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我国小额诉讼程序之构建 研究类型应用研究讲师法学院一、课题研究意义及现状: (一)课题研究意义在世界各国接近正义的司法改革中,小额诉讼程序以其独特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小额诉讼程序不但能够提高诉讼效率,减轻法院负担,也利于实现司法的大众化,能够使国民得到司法救济。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中国法治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的民事经济纠纷和诉讼的数量与日俱增,诉讼的增加给法院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也给正在进行的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带来种种难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也应借鉴国外经验,并立足我国国情,构建我国所特有的小额诉讼程序。在完善诉讼程序的同时兼顾效率,从而在现有的司法资源条件下保障每一个普通公民都能通过诉讼实现自己的权利。 (二)课题研究现状小额诉讼制度发端于美国,先后被世界其他国家采用。目前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都存在小额诉讼制度(尽管称谓不同),并都在致力于相关的司法改革。因此,我国学者们在进行我国小额诉讼理论研究与具体程序设计时,通常会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来研究、借鉴世界各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小额诉讼程序及改革的最新成果。目前来看,我国学术界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应然的、宏观的角度研究。对于一种新的制度的建立首先应当解决观念层面的问题,重视理念与制度设计的关系。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我国学术界对增设小额诉讼程序已基本达成共识,增设小额诉讼程序也已写入了新民诉法修改草案中;但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怀疑也是存在的,比如应立足我国民事诉讼程序运行现状,不仅要看到小额诉讼高效、简便的一面,也应正视小额诉讼会引发滥诉、会损害公正价值的实现、不能克服诉讼的顽疾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制度设计的一些关键因素,能推动我们对小额诉讼程序做更深入的了解,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慎重考虑成本、风险等因素,权衡利弊、充分博弈,来论证我国引入小额诉讼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二是从微观的、可操作层面的理论研究司法实践。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具体制度设计的研究中尚有许多理论和操作性问题仍是存在争议的。这是研究的实然层面,即解决应当怎样建构这种制度。目前,学术界和实务界己经有这方面的成果陆续问世,主要通过立法模式、适用范围、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案件管辖、审级制度、审判程序设置、对当事人权利的防范与救济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但关于小额诉讼程序与多种机制和替代性程序的衔接、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