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常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进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例析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简析: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给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一般说来,记叙文多采纳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纳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纳说明的表达方式。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共有八种:比方、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⑴、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 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