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形成与进展历程一、重商主义阶段(15 世纪-17 世纪中)阶段划分:是西方经济学的萌芽阶段。背景:是西方资本主义解决关系萌芽、形成和走向确立的阶段。代表商业资本的利益与要求.主要理论:认为财宝的产生源于流通:惟有金银才是财宝的唯一形态,除开采金银矿,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宝的源泉,因为内部贸易只会改变一国内部财宝分配,而不会增加这国家财宝总量,只有通过对外贸易中外贸出超,是大量金银输入,从而增加本国财宝。P8(胡希宁:《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24 年 5 月;汤在新:《近代西方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年 8月 P6-10)主要代表人物:英国托马斯·曼(1571-1641),《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宝》;法国柯尔培尔(1619-1683)。古典经济学阶段(17 世纪中-19 世纪 70 年代中)阶段划分:是西方经济学的形成阶段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并依靠自身力量得以进展。主要理论:1 将讨论眼光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2 第一次系统提出劳动价值论,提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的劳动时间决定;3 提出较系统的分工理论,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 提出经济人的假设;5、提出看不见的手原理,经济人在追求自己利益同时,往往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6、比较优势学说。主张各国家根据自己资源的比较优势从事生产,然后再通过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实现自身比较利益。(实现双赢)主张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政府干预主要代表人物:英国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宝的性质和原因讨论》;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新古典经济学阶段(19 世纪 70 年代-20 世纪 30 年代)阶段划分:西方经济学成形的阶段背景:资本主义进展过程中,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新古典理论它在意识形态上成为反对社会主义的武器.主要理论:在理论上否定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取之以效用价值论代替,将讨论重心转移微观领域,建立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和理论内容。基本观点坚持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传统。1、用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2、边际分析方法;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运行过程和调节机理作更为精密的分析阐述.指出资本主义市场价格体现调节能够自行实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均衡地进展 . 因此,政府不必干预经济,应该信守自由放任的原则 .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马歇尔(1842-1924),《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