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 3 章(微观第 3 章)一、问答题1。根据基数效用论的消费均衡条件,若,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若,又如何调整?为什么?答(1)基数效用论的绪论是:以两种商品为例,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其中,为常数,表示不变的货币的边际效用。其经济含义是: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商品,其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且等于所付出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2)以上消费者均衡条件成立的基础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该规律的内容是: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的、等量的增加,消费者从每一单位的消费量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的递减的.(3)若,例如时,表示消费者用相同的最后一元钱购买商品 1 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大于购买商品 2 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必定就会增加对商品 1 的购买,而减少对商品 2 的购买,或者说,用商品 1 来替代商品 2.在这一调整过程,一方面,该消费者的总数效用是不断增加的;另一方面,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商品 1 的边际效用会因其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而相反,商品 2 的边际效用会因其消费量的减少而递增,最后达到。此时,消费者便获得了他所得的最大效用。当然,若时,则是消费者减少对商品1的购买和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这样一个相反的调整过程.最后,同样在时实现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4)若时,例如时,表示消费者用最后一元钱购买的商品 i 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大于他所付出的最后一元钱的货币的边际效用.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必定会继续增加对商品 i 的购买。在对商品 i 增加购买的过程中,一方面,该消费者的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另一方面,在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商品 i 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最后,当消费者达到时,他便实现了最大的效用。当然,时,则是消费者减少商品 i 的购买这样一个相反的调整过程。最后,同样在时实现消费者的最大效用。2。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在或时,消费者应如何调整两种商品的购买量?为什么?答:(1)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来表示,预算线的斜率为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在利用几何图形的分析中,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相切点,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