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夜雪》教学设计《夜雪》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时常须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夜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夜雪》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1.相识本课 2 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4.学会细心视察四周事物,感受冬的寒冷,雪的美丽。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冬的寒冷,学会细心视察四周事物雪的美丽。 教学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雪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饰关山的奇异本事,赢得古往今来多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写的《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调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尝,便会发觉它凝重古朴,清爽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2.介绍诗人: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公元846 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学习古诗 1.读题目。 2.出示古诗的视频。自读古诗,指名读。生评,再读。师范读,生齐读。 3.读第一二句诗,你读懂了什么?相识“衾”和“枕”。预设:“衾”指被子;“枕”指枕头。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异地发觉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怀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光明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汲取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突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 4.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剧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那么,诗人醒来,听到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