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及其开展: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开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 教育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开展经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 ① 教育主体确定; ②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③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④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⑤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学校教育系统在 19 世纪下半期已经根本形成,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公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1902 年的 钦定学堂章程 〔又称壬寅学制〕以及 1903 年的 奏定学堂章程 〔又称癸卯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代表人物有库姆斯、伊里奇。 现代教育制度的开展趋势: ①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开展; ④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沟通。 〔三〕教育开展的过程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乐是音乐、诗歌、舞蹈教育;射是射技教育;御是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书是学字书写的书写教育;数是简单数量计算教育。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 四书 〔即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 五经 〔即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 吠陀 是主要的教育内容。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