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小时书店的创新经营模式分析 摘要:[目的/意义]讨论 24 小时书店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实体书店的转型进展开辟新思路。[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讨论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图书情报学、市场经济学、社会学等角度,分析了24 小时书店的价值取向、功能定位、经营模式和盈利机制。[结果/结论]通过模式创新,为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24 小时书店;经营模式;盈利机制;创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进展、电商平台的兴起、物流系统的完善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和阅读消费的多元化,实体书店遭受重大冲击。为了免于倒闭,许多书店纷纷在困境中谋求转型,于是涌现出了 24小时书店、社区书店、大学书店、主题书店等不同形态的实体书店。这些书店的模式创新和运营机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文汇报》等 30 多家报刊媒体纷纷报道。笔者将从图书情报学、市场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对 24 小时书店的功能定位、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盈利机制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有关讨论提供借鉴。 124 小时书店的经营状况 24 小时书店最早出现在 1997 年的上海,当时在上海建国西路上有家名叫“席殊书屋”的书店,实行 24 小时营业[1]。2024年位于深圳中心书城二层的 24 小时书吧开业,2024 年该书吧探究出了“书吧+动漫+旅游+创意”的跨界平台经营模式,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但 24 小时书店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却是在 2024 年,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三联书店创办的北京首家 24 小时书店“三联韬奋书店”正式通宵营业,该店营业 110 天后,零售额比上一年增长 2 倍。李克强总理在世界读书日前夕,给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全体员工回信予以肯定和鼓舞。此后,24 小时书店在深圳、广州、青岛、杭州、郑州、西安、山西、成都等地纷纷进入夜读市场 。2024 年 7 月 29 日,由北京“三联韬奋”、杭州“悦览树”、深圳“24 小时书吧”共同发起的“全国 24 小时书店创新进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出版集团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 11 家“24 小时书店”代表出席。11 家书店决定成立“全国 24 小时书店联盟”,发表了《共同宣言》,表达了服务读者、创新经营、推动全民阅读的强烈愿望[2]。截至 2024 年 12月底,全国 24 小时书店已进展至 17 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