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 实践教学新方式的思索与讨论 高职院校要培育的是“适销对路”的有用型人才,培育高技能人才,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目前,国内许多酒店实行与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院校进行合作,接受大批学生进行定岗实习,一方面丰富了酒店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促进了学校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铺平道路,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有些饭店企业中,实习生的比重已占到 40%~50%,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可避开地成为学校和饭店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就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效地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及效果,培育高素养、适用的旅游人才是高职院校、酒店企业共同需要思考、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酒店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的重大改革,国家明确要求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要在职业教育中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模式;明确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在这种校企联合、产学合作的人才培育模式中,涉及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和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学校与企业是两个有不同第一追求目标的机构,学校以育人为第一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以赢利为第一目标,追求经济效益。两者利益的不统一,使得目前校企合作关系松散,实践教学成效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角色错位,视实习为负担 学生在长达一年的酒店实习过程中,往往无法正确定位自己,而错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打工者或学生的身份。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到酒店后不以正式职员的角色要求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规章制度、等级森严的组织结构以及不容质疑的命令等刚性管理表现出天然的逆反心理,常常出现消极怠工、对管理人员有抵触情绪等,最终导致实习计划的流产和失败。一部份学生认为到酒店实习就是参加社会工作,可以随心所欲,不愿继续接受学校的约束和管理;甚至部分学生存在借助实习机会赚取收入的想法。尤其在实习后期学生思想更加波动,容易和酒店发生摩擦。也给学校实习教学管理带来很多问题。 (二)酒店:廉价劳动力,未尽指导责任 对于酒店而言,使用实习生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节约人力成本,酒店除了每月支付给实习生 400 元左右的管理费之外,无需再支付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