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P 教学质量评价讨论 【摘要】建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数据挖掘中的 AHP 方法,建立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型,通过分层及权重的设置实现评价过程中的定量分析,解决了传统评价方法中的无法定量评估的缺点,能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AHP;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前言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合理且科学的评价系统,对促进老师教学质量,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系统的收集评价信息,并进行分析将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采纳 AHP(层次分析)法应用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AHP 方法能对传统的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定量分析差的特点进行改进。同时,能够解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分配问题,对于重点项目通过权重加以合理评价。 2.AHP 的基本原理 AHP 即层析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 T.L.Saaty 教授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的多准则决策方法。AHP 能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比较,并结合专家意见和客观评价进行定量分析,以便形成多级的层次结构。通过对每层因素进行比较,得到推断矩阵,然后对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能够得到个层次的权重。最后计算每一层因素的加权求和,求出各层次因素对于系统目标层的重要程度。该方法具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为评价因素的权重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模型建立 3.1 教学质量评价层次结构的确立老师教学评估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某高校现有教学评估以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管理人员测评四个部分进行计算得到如表 3.1 所示。表3.1 老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其中每一个评价因素,例如学生评价因素包含若干下层影响因素,分别用 Cx(x=1,2,3…)进行表示。3.2 建立推断矩阵根据 T.L.Saaty 的方法,假设有 n 个因素 B1,B2,…,Bn 对目标 A 具有影响,则可以用 Bi 与 Bj 对 A 的影响比来描述两个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Bi 与 Bj 的影响比可以采纳专家系统进行打分。一般情况下,比值可以用数字 1-9 进行描述,如表 3.2 所示。表 3.2 影响比值表各层次之间可以通过专家系统或者通过高校内部人员进行打分,并进行处理,很容易得到各因素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