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 传播批判管理论文 [摘要]DV 是自由的化身,它以“边缘”、“民间”的身份获得了进入主流媒体的权利,并以抵抗霸权的姿态来分享话语权利。为了在现有的影像传播体制内与主流意识形态更加的协调,DV 传播者应该尝试行为类型模式的调整,从主要是个体主观要求指向型行为转向理想行为,即个体主观要求与社会规矩及共有意义认同指向型的行为。当然,我们必须注意保护 DV 影像的独立性,防止其沦为媒体影像的附庸。 [关键词]DV,边缘化,民间化,主流意识形态,理想行为 Abstract:DVistheembodimentoffreedom.it acquiretherightofaccessesmainstreammediawiththedignityof“verge”and“civilian” , andgosharestherightofsayingwiththegestureofstrivingagainsthegemonic.Formoreharmonizewithmainstreamideologyinexistingvideo communicationsystem,DVcommunicationershouldattempttomodulatetheirbehaviortypemode,fromthetypeofindividualpersonconcerneddemandto idealbehavior——individualpersonconcerneddemandandsocietalruleandtheactofintercommunitymeaningself-identity.Ofcourse,wemustensuretheindependenceofDVvideo,preventitfrombecomingdependencyofmediavideo. Keywords:DV,margin,civilian,mainstreamideology,idealconduct 科技进展影响大众传播,进而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正因为此,传播讨论历来十分关注新科技对人类传播的影响。解答新科技,包括 DV 技术将对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课题已经成为 21 世纪传播学讨论的重要历史使命。本文拟就 DV 传播的特质及其进展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DV 现象探析 在 20 世纪 80 年代,DV 传播实际上已经在中国出现,只不过那时科技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经济的发达程度也还不能使大众在解决温饱之后顾及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和精神享受,DV 只是少数富人手中的玩物、专业人士的高档设备。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进展、受众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DV 迅速一种昂贵的电影电视从业人员专业器材,而迅速成为普通人有能力购买和使用的摄像工具。其个性化传播的特征顺应了人们在这越来越不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的需求而迅速兴起。 DV 从它诞生的那刻起似乎就带着一层神奇的面纱。它似乎是人所周知的,但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大多数人往往只知道 DV是 DigitalVideo 的缩写,指的是数码摄像机。如今我们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