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QFII制度启示论文

QFII制度启示论文_第1页
1/23
QFII制度启示论文_第2页
2/23
QFII制度启示论文_第3页
3/23
QFII 制度启示论文 一、QFII 的产生与涵义 QFII 这种制度是在货币没有完全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投资于本国(或本地区)证券市场,其本质是局部的资本账户开放。它是在不可自由兑换的资本账户下,开立特别可自由兑换、进出数额相互关联的子账户,各个经核准的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的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到该子账户下开设的二级账户,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督管理的专门账户投资于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和股息经审核后可转换为外汇汇出。 QFII 制度产生之后,国际资本的流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0-1996 年,流向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的净资本总量达到10550 亿美元,是 1973-1981 年流向这个地区总量的 7 倍之多。而且,净私人资本是来自官方资本的 9 倍之多。从地理上看,这些资本的流向是不平衡的,亚洲国家(或地区)所得到的份额最大,达40%之多。相比 1978-1982 年期间,净资本流入的构成也有了较大变化。1978-1982 年,辛迪加贷款是主要的融资方式,而自 1990 年以来,证券(尤其是债券)成为重要的融资工具,外国直接投资成为重要的融资方式。 二、台湾地区的 QFII 制度 1.台湾地区实施 QFII 的金融背景 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背景是金融自由化。台湾地区证券市场于1990 年实施 QFII 制度,表明台湾地区的金融自由化已经达到了相当程度。 (1)利率自由化。1974 年,台湾地区发生通货膨胀,当局通过适时提高和降低利率的手段,遏制了通胀,稳定了物价,同时恢复了出口竞争力。但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频繁调整利率(提高6 次,降低 3 次),收效甚微。这显示在日趋复杂的经济现实面前,传统的利率管制已难奏效,于是台湾当局开始了利率自由化的改革。 1980 年 11 月台湾当局颁布《银行利率调整要点》,决定实行基本放款利率制度。基本放款利率由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上下限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条件及资金情况自行制订。这为利率向完全自由化的目标迈出了第一步。1986 年 8 月,台湾地区废止了《利率管理条例》,实行存款利率自由化。各商业银行及其他收受存款的金融机构可根据银根松紧、同业竞争状况、经营成本等因素,自行制订各种期限的存款利率。1989 年 7 月,台湾地区再一次修订银行法,取消了旧银行法中关于“中央银行”核定银行业存放款利率上下限的规定,至此,台湾地区才在法律上实现了利率完全自由化。 (2...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QFII制度启示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