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tch 编程与小学音乐学科融合探究 摘要:Scratch 编程作为当下小学生编程学习的热门基础语言,采纳图形化、模块化的结构设计。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将音乐、美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面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关键词:Scratch;编程;学科融合;实例探究 Scratch 编程作为诸多儿童及青少年编程语言的一种,体现出相当的进展优势。其已具有一定的社会普及性,表现出可视化编程的优点,通过艺术教育的融入与结合可以进一步丰富其教学方法和内容。青少年编程教育在中国已有 20 余年的历史,从早期的DOS 命令到当下的可视化编程工具 Scratch,编程语言越来越面对用户,也越爱越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一、编程与音乐学课的融合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Scratch 编程下的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在 Scratch 的编程教学基础上,加入更多的音乐素材,让学生在 Scratch 与音乐学科的融合中产生除了倾听之外,自己创编音乐的审美乐趣。在 Scratch 的软件中可选择多种乐器,通过对每一个琴键给予不同的音调,最终实现键盘演奏音乐的效果,由此可以普及更多的音乐。学生们可以在欢乐的氛围中用 Scratch“声音”模块的“弹奏音符”控件修改音高和节拍时长,进行乐曲的脚本编写,引发了孩子们的创作热潮。设计合理的乐曲编程,可以激发学生音乐审美的主动性,可以全方位培育学生的编程、创作、表演等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色辨成音”教学实例 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我们在学习音乐理论和技能时,不仅需要把握各种音乐现象,还要了解其科学本质,如音乐声学中的振动、声波、拍音、声音定位功能,乐音体系中的音域范围与人耳感受到的振动波范围的关系及声学上超声波与次声波等相关知识。音的强弱方面,可以介绍人耳在音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物理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等知识;音色方面,可介绍完整的音色感是由客观量———音的频谱,与主观量———人的通感结合而成,音色的不同取决于发音体发出声音中泛音数目的多少和泛音振幅的大小。声音振动的始振、稳态和衰减三个过程。还有音程协和本质在声学上的解释以及一些初步的音律、频率的计算方法。将有关“音”的科学纳入基本乐理教学中,培育艺术类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科技素养与全面的综合素养。所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