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表情设计理念及价值 摘要: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表情设计为讨论对象,分析人脸识别表情设计的需求变化,思考当代科技视野下表情设计的社会美学价值。在当代的全球化语境下,基于“人脸识别”的表情设计会帮助人类在网络环境中通过表情直观地表达自我,让人际表达更具幽默性。从大陆独有而扩向世界的网络文化,通过简单的表情设计增强交互体验,同时而因其情感导向性使其具有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美学。 关键词:“人脸识别”表情;设计理念 1 基于“人脸识别”的表情设计概述 2024 年以前,人们在互联网世界中通过语言“兴奋、难过、生气”描述喜怒哀乐。随着电脑输入法的推演,人们使用:P、π__π等键盘符号象形功能来表达情感。2024 之后,随着腾讯 QQ 推出小黄脸表情,图片表情表达便逐步渗透人们的生活中[1]。互联网世界中,表情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文字的沟通方式,丰富了人的性格表达,情绪表达在数字体验中获得实现。1988 年之后伴随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今广泛应用于拍照类应用中。2024 年 5 月 23 日 6.0.3版本的 B612 与 Snow 相机合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将人的五官表情与现有流行表情结合(如金馆长暴漫系列、尔康系列、猥琐萌系列、柴犬),用户得以设计具有自我特征的表情包。大陆人由于文化原因在现实生活中表情不及欧美人丰富,选择基于“人脸识别”功能的表情设计可辅助人们在互联网语境中准确表达自我内心,且具有娱乐性质。随着识别技术的成熟加上 AR 场景技术的引进,人们在网络语境中甚至不再拘泥于表情“能指——所指”的的展示,而采纳主动的自我表情展示与二次元形态结合的方式营造语境代入感,完成表情的叙述功能[2]。 2 基于“人脸识别”的表情设计演变 心理学家 Mehrabiadu[3]指出,面部表情传达了人们交往过程中 55%的信息,超过语言表达信息的 48%。表情设计最初是指将人的表情移植于动画形象或者符号以给予其人的情感的作用,人在看到表情时具有相同的共鸣。人脸表情是人脸识别的分支,自2024 年苹果公司发布了 Animoji,人脸识别表情设计即成为人机交互的热门领域。人脸识别表情设计的组成由实时 3D 表情合成和人脸识别技术组成。计算机人脸识别表情设计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Suwa 等将连续序列的人脸图像标记成 20 个特征点,在进行跟踪识别后与原模型进行对比实现表情识别。1972 年 Parke 完成第一个 3D 人脸动画。随着技术进步 Noh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