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具体影响 【摘要】“营增改”政策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体现,其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促使企业税负得以减少,为我国第二、三产业进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目前,现代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应合理应用“营改增”政策,优化结构,降低“营改增”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本文就针对“营改增”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深化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营改增”;会计核算;具体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展与进步,我国的税务制度也在不断健全与完善,“营改增”作为我国税务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其对现代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现代企业要想促进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把握“营改增”的时机,有效落实“营改增”政策的相关内容,促进自身的可持续进展。 一、“营改增”对会计核算产生的具体影响 (一)影响企业会计报告。营改增后会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的数据结构和类型,并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真实反映。一般“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报告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企业利润表。对于“主营业务收入”这一会计科目而言,其主要是税改后在扣除营业税的收入基础上对增值税后的差额进行扣除,并对其加以取代,从而减少企业的业务收入。同时基于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基本不变,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即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主营业务在营改增后将会降低,但是增值税不包含在利润表中[2]。二是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对于现代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和原材料而言,在对其账务进行处理时,应在 11%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基础之上加以抵扣,保证营业税应征税超过资产的账面价值。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资产中,其拥有的大型设备价值较高,而在资产的原值中扣除增值税进项税额,但是企业总负债总额不变,将会降低固定资产的净值,导致资产结构出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对于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而言,假如材料商难以提供其而无法抵扣进项税额,将会增加资产的负债率,不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可能出现信誉危机。三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表。 (二)影响会计计量。会计计量主要是表示企业在进行列报财务报表和等登记入账工作,并对金融的过程进行最终确定时,以一定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标准为依据,将利润、费用、收入、所有者权益、负债以及资产等的条件加以确认。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