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以第 3 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育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方法】1. 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讨论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 通过“阅读探究〞、“沟通·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育学生猎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老师具备】1. 实验器材药品 Na、Mg、Al 及 MgCl2、AlCl3溶液 NaOH 溶液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 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它对我们化学有什么作用呢大家知道,门捷列夫在编制元素周期表时,人类只发现了六十多种元素,因此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就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种元素—-“类硅〞,15 年后该元素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为了纪念他的祖国,将其命名为“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他们关注元素周期表的重要作用【设问】你知道门捷列夫是如何做出如此准确的预测的吗2 分钟【回 顾】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想深化的理解元素周期表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需搞清楚同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本节课共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板书】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转 折】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以第三周期的元素为例来讨论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板演】请写出第 3 周期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媒体展示】第 3 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提 问】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存在哪些相同点和递变性【板 书】1.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 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 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写出第三周期的元素符号,画出原 子 结 构 示 意图。总结出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相 同 点 和 递 变性。学生代表发言回忆旧知识,为新课做知识上的铺垫。培育学生协作及归纳总结能力。训练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8 分钟【讨论】由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递变推测第三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转 折】理论推测需实验来验证,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预测。【设问】如何用实验验证你的结论【阅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