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了解容大意。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体会“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过程与方法: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2.反复诵读。3.设置关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章词句与背景知识,理解诸亮在《出师表》中流露出的矛盾困难之感,从而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容。2.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词句,理解诸亮的“难〞,从而理解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三、教学策略《出师表》作为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实字词释义,还应该从对原文语句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诸亮的思想情感。学生有《三国演义》的阅读经历或者电视剧的观看体验,对诸亮的智慧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并不一定能理解。本课主要采纳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对《出师表》字句进展赏析,此外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详细梳理容。通过朗读体会诸亮言辞的恳切,劝谏和出师的困难,从而了解人物的心世界,力求生成更立体的文学感受。本课应着重于拓宽学生文言素材阅读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对课文容的理解是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的。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重点文言词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加以解决,老师在点拨时进展学法指导。3.在课文解读中,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素材的理解,培育他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1.预习作业:一字一句抄写《出师表》,翻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译文,对字词释义提出疑问;品评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亮到底言了些什么?为什么写到最后他会临表涕零,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2.课上提醒学生读准重点文言词语的读音,并在书中标注:裨 〔 bì 〕 补 阙 〔 quē 〕 漏 性 行 〔 xíng 〕 淑 均 行〔háng〕阵和睦 庶 竭 驽 钝 〔 shù jié nú dùn 〕 以 彰 〔 zhāng 〕 其 咎〔jiù〕 陟〔zhì〕罚臧否〔zāng pǐ〕崩殂〔cú〕 侍〔shì〕卫 咨诹〔zōu〕 郭攸〔yōu〕之 费祎〔yī〕 夙〔sù〕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