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动态教学法讨论 摘要:主要论述了动态教学法的提出以及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叙述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运用动态教学法的程序和效果,是青年老师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初步尝试。 关键词:动态教学法;国际贸易实务;任务驱动 一、“动态教学法”的提出 当今传统课堂教学多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参加程度较低。在高职学生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情况下,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环节,忽视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此,动态教学法应运而生。动态教学法,既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为改变师生思维矛盾的动态、平衡体系,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平衡不断打破,向着学生的思维矛盾运动方向不断的移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现存的几个主要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商务、商务英语、报关等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专门讨论国际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知识和具体业务流程,它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本人自2007年以来一直从事高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很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主要以老师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材内容,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本身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习内容是以定论式的形式直接灌输给学生,这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们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缺乏自己动手操作和自我探究的机会。因此,如何丰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成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不强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较低,学生缺少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很少有机会能够亲身感受进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