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台风》之艺术风格与演奏初探 摘要:《战台风》是我国当代一首经典古筝代表作品,其特有的创作形式受到了广阔群众的喜爱和好评,作者将与台风斗争的场面和斗争胜利后一片祥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很好的融汇在一起,笔者将从艺术作品分析和演奏两个方面去探究筝曲《战台风》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古筝名曲《战台风》演奏 一、《战台风》乐曲创作背景 筝曲《战台风》于 1965 年由我国著名的古筝演奏家王昌元所创作,她以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生活的体验生动的刻画出码头工人对抗台风的战斗场面,以表达出在当时艰苦环境下的工人们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据有关资料记载,《战台风》的命名之初还另有来历,并不是最初就定为此名,据悉,在王昌元学生时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刚开始时王昌元把作品命名为《抢险》,在后来一次音乐审查的时候改为《战台风》,作者认为命名为《抢险》显得被动,不能得以生动的表达工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后改为《战台风》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全曲更加体现了积极的一面,王昌元觉得这样一改的确不同,故曲名由此改为《战台风》。《战台风》的表现如此之成功,其还要归功于王昌元的父亲王巽之先生(上海音乐学院古筝导师),他将古筝弦数增多,从原来的 16 根增至 21 根:将琴弦质地改变,将丝弦或钢弦改为钢丝、铜丝、尼龙丝相结合。改革之后的乐器,音域不但拓宽而且音量加大,为《战台风》在筝上进行极大张力的音乐表现提供了可能,由此《战台风》才得以更为成功的演出,以至于其影响之深远,深受广阔群众的喜爱,至今都被列为古筝必弹曲目之一。 二、《战台风》的演奏分析 (一)《战台风》的作品分析 《战台风》曲调气概磅礴,音乐形象刻画鲜亮,快速的紧张激烈和慢速段落的优美抒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台风过后优美祥和的场面。全曲由 5 个段落组成。乐曲共分为五大部分。如第一部分(1-33 小节)从一开始,作者就直接利用节奏和速度使音乐进入紧张的氛围之中,描写码头工人紧张繁忙的劳作场面,大家的相互的配合,似乎听见劳动号子的齐奏声,干劲十足。第二部分:(三板)主要是描写台风来袭,巨大的声响使人感受到台风的恐怖,如魔音般的刮奏生动的刻画了这一点,仿佛下一刻被吞噬一般,笔者认为这段写的很好,既描写了台风的声势浩大,又为下文做出的了好的铺垫。第三部分笔者认为是最为精彩的一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