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教学难点】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欢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奇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今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稚子弄冰》这首诗。【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提前想一千多年前的儿童生活的场景。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1.了解作者杨万里(公元 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字词理解①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②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③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④ 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⑤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2.划分节奏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设计意图】初读古诗,了解本文的作者,学会尝试的给本诗文段,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欢乐)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设计意图】通过翻译本诗,了解诗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欢乐的形象。诗歌小结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五、拓展阅读1.沟通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大体了解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