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的进展路径预测(一)中西人本文化的对比概要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使组织行为价值制造的能力达到最大化、潜力发挥实现及至化。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在确定了目标、实现了和系统环境的匹配之后,影响其价值制造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的(设备、工具以及个人掌握的技术)、个人的(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个人的潜力发挥等)以及整个组织系统协调的(组织匹配与组织安排)。其中技术的和国家的科技进展水平有关系,个人的和企业员工的心态以及个人素养有关系,而组织的协调性却要和民族的文化以及个人的意识与情绪状态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的独立与创新特征、日本的团队与精细特征、德国的严谨特征,所有的这些民族特征在企业的管理当中都被充分的考虑到了,管理一方面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这些民族特征的优点、规避其缺点,使由个人组成的组织制造价值的能力实现最大化,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强大乃至国家的强大。在风行了西方的各种管理方法之后,人们开始回归讨论什么样的管理才是最符合中国企业的管理,这种最符合的标准就是能够使以中国人组成的企业组织制造价值的能力达到最大化。这必定要充分考虑中国国人的民族族性与人文意识,以求企业管理的人本化和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那种效益的最大化、人本苛刻化的管理模式。应当如何讨论中国的民族族性和人文意识呢?一般的讨论方法是比较法,和西方国家乃至日本国家这样的民族特点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分析国民的性情特征。中国的文化与知识博大精深,但从现代科学进展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化和知识体系又有很大的不足与缺憾。我们可以先从文化进展的源头来对比东西方文化的特征。事先说明的是,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国人的影响很大并且要持续下去,但随着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国人的很多东西也在发生变化。我们对比东西方的文化本原。中国人特征之一是不求精确性,这往往被人指责为惰性,特别是意识惰性和思维惰性。国人这种不求精确的本性有其文化的本原,因为中国文化中从易经开始就把事物的道理混为一谈,如“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这类的词句,认为万物都是同理的,而西方却要深化的讨论每类事物的自身特点,这就出现了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科学,他们把事物的规律和知识讨论的更深化、更细致,而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缺憾,既万理同宗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科学的进展。就久而久之国人的思维意识就不同意去追究更细致的东西,太麻烦。在这一点上非洲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