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体系突围路径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界定 华师大胡晓明教授也对人文教育做过精辟论述,把它概括成五个能力,对看不见的事物的想象与感悟能力;对精神财宝的储存能力;对问题的思考强大的逻辑能力;对艺术品的鉴别与鉴赏能力;对文化价值与文明的推断能力及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能力。人文教育就从以上五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地关系,有助于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基于以上的内涵的界定,可以认为,人文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永恒的内容,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方向。它既包括人文学科教育,也包括人文方法教育和人文精神教育。 二、中西方高校人文教育的比较分析 无论是西方高校还是中国高校,人文教育都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路程,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在人文教育的背景、人文教育的宗旨、人文教育的内容、人文教育的课程的设置、人文教育的实施方法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现就中西方高校人文教育的共同点和差异进行比较,以期对完善我校人文教育体系给予借鉴。通过表1 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相比于西方高校的人文教育来说,中国高校的人文教育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人文教育的目标模糊;德育教育过于说教;人文课程的内容和设置过于狭窄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不够灵活等等。这些都不利于中国高校人文教育的进一步进展,必须实行措施积极应对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文教育的力度和水平。 三、高校人文教育困境 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开展多年,人文课程的设置也很多,但是实施的效果如何呢?学生和老师对人文教育的认知度和期望度如何呢?有没有必要进行改善呢?笔者多年从事教学教务管理,根据十几年在教学管理岗位上的亲身体会和观察来看,高校人文教育存在如下缺失。 (一)学生缺乏对人文教育的了解 为了了解学生对人文教育的了解程度,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某高校学生对人文教育的了解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高年级本科学生,调查形式主要是以班级为对象随机问卷的形式,问卷设计主要在于学生在人文教育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的整体印象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对人文教育的现状和困境进行了了解和分析。首先,了解学生对于人文素养教育的认知程度。笔者对某高校大三学生采纳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了解。本次调查在班级随机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 284 份,其中有效问卷 272 份,有效问卷率 90.7%。统计结果显示,80.9%的学生对于高校人文素养教育有所了解,并且参加了学校的一些人...